一读就上瘾的中国通史-2

比如魏晋南北朝乱哄哄地闹了几百年,始终不能统一。如果用英雄史观来看的话,肯定会斥责贾南风乱政、司马诸王利欲熏心,但如果站在太空俯视就会发现,魏晋南北朝的乱局在汉武帝时已经埋下了种子。这颗种子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壮大,终于结出天下大乱的恶果。

比如李世民的“玄武门之变”,英雄史观会重点描绘李世民的传奇经历、秦王府的能臣干将、李渊昏庸等等。但我不会用这样的眼光看历史,因为李世民的传奇和玄武门的杀戮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的遗风。

再比如太平天国到底是怎么回事,有人说是一群广西“神棍”到处流窜,有人说是吃不饱饭的农民闹起义。但本书换了一个视角,把太平天国运动和世界地理大发现联系到了一起。由于世界人口普遍暴涨,导致清朝跌入“马尔萨斯陷阱”,内地人口移民广西,引起土、客之争。地理大发现以后,基督文明跟随欧洲船队传遍全世界,而两广又处于中西交汇处,所以太平天国才有了拜上帝教的思想。这也是本书的核心理念:往事并不如烟,时代自有因果。

有人认为“八王之乱”的起因是贾南风权力欲旺盛,而我始终有一个观点: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无法决定历史的走向,如果他改变了历史的走向,那一定是符合了某种特定的需求。贾南风就是如此。

299年,贾南风废太子。她没有儿子,而太子又特别聪明,贾南风怕将来难以控制,于是想换一个好控制的皇子。

这可捅了大娄子,太子是储君,岂是想废就能废的,太子身上牵连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?第一个起兵反对的就是太子太傅司马伦。当然,为太子报仇只是借口,司马伦真正的目的是夺权。

平衡被打破,“八王之乱”进入皇族争权的阶段,此后江山残破,人民流离失所,而周边内迁的胡人也蠢蠢欲动。

其实“八王之乱”和胡人暴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关键因素:寒门。

表面上看,“八王之乱”是司马氏诸王在争权,那他们怎么就能做到一呼百应呢?答案是社会结构。

西晋是门阀士族的黄金时代,他们用九品中正制稳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,把持了职位、土地等大量优势资源,寒门是没有机会出头的,只有战争、政变等剧烈变化才能让严密的社会阶级裂开一条缝隙,让他们看到一丝未来的光明。

“八王之乱”中的司马氏诸王只是代表,他们背后其实是无数渴望出头的寒门,人心和欲望成了点燃炸药桶的火星。